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对于我院思教201班的程钰婷同学而言,尤是如此。她不仅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还成功保研到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术科技部对程钰婷同学展开了一次深入采访,让我们共同听听她的故事吧!
人物介绍
程钰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2020级学生,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国赛特等奖、广州大学一等奖学金,获广州大学优秀学生、广州大学“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已推免到华中师范大学。
经验分享
2023年10月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揭晓赛果。我校以总分305分,全国排名 40位,再次捧得优胜杯。
在主体赛中,我校报送的5件作品在全国353所高校的71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主体赛特等奖作品《寻找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来自256位扶贫干部的考察》的其中2位成员就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2020级的程钰婷同学和杨杰同学。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大学生最关注和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斩获国赛特等奖,殊为不易。程钰婷同学详细分享了自身的参赛经验。
01 选料:锚定目标,蓄势待发
关于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原因,程钰婷同学表示,她在大一接触本专业后不久就立下了考研的目标,因此她会格外珍惜这样一个能够提升自身学术能力,还能广结良师益友、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接触到这样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且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是非常幸运的,所以当时决定参加竞赛时甚至没有太多功利的想法,而是更想跟着团队脚踏实地地把项目做好。
程钰婷同学非常认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她认为所谓“准备”,并不是针对具体某件事的,有着强烈功利心的准备,而是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做出与之相符的努力,慢慢地磨练出自己的专长。同时,学业成绩这类硬性指标和阅读写作、沟通合作等基础能力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投入一定的关注,这是在机会来临时我们最坚实的底气。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未来与机会相遇时,就能更好地迎接,收获更好的成果。
02 设计:慧心巧思,研精覃思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在比赛中,程钰婷同学主要参与了论文撰写、实地调研、进校园宣讲等各项工作,同时也分工负责文书、沟通对接和财务报账等。
程钰婷同学介绍到,他们的作品依托团队对256位扶贫干部的口述访谈,基于集体记忆理论与350万字的口述材料整理,分析了脱贫攻坚集体记忆的多重面向、多维价值、生成理路与其传承路径。这一课题一方面站在扶贫干部的角度,搜集了大量与脱贫攻坚相关的史料,有利于进一步展现脱贫攻坚的成果与价值;另一方面,其成果能够转化为生动的教育素材,构筑红色教育空间,广泛应用于对青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有利于宣扬主流文化,抵御不良思潮,凝聚价值共识,有利于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右一为程钰婷同学
03 琢磨:璞玉可琢,日雕月琢
困难是狂风,强者是风中的帆,弱者是风中的沙。程钰婷同学想做风中一张所向披靡的帆。
程钰婷同学表示他们从院赛、校赛,再到省赛和国赛,每次比赛的方方面面都是充斥着困难的。如何对接到更多的扶贫干部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路演稿和PPT如何完善得更好,作品中的每一个元素、每一则素材、每一句话都需要斟酌和校对……还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都有可能让他们探讨至深夜。
程钰婷同学告诉我们,在克服困难的道路上,有老师们亲自带着他们反复地打磨,陪着他们熬夜,有成员们互相鼓励和陪伴,彼此支持,这是他们得以一路过关斩将的秘密武器。
此外,对于参加竞赛和学业如何平衡的难题,程钰婷同学认为,在学习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自己的学习时间被挤压了就产生焦虑情绪。学习并不是靠简单的时间堆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为重要。在学习时投入更多思考,避免无效学习;学会劳逸结合;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能够最高效地查找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找到提升方向。程钰婷同学还提出,参赛与学习更多时候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参赛更像是一个拓展学习的机会,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思考问题有了更多角度,这都对她的学习起到了非常正面的影响。
左二为程钰婷同学
04 抛光:白璧无瑕,璀璨夺目
草感地恩,方得其郁葱;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程钰婷同学表示她想要感谢的人是非常多的。首先是要感谢学校团委,学院党委、团委的支持,尤其是三位指导老师一路以来的悉心指导。其次是要感谢团队的信任,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小伙伴彼此陪伴,一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是要感谢她的家人和朋友们一直以来的鼓励与帮助。
程钰婷同学还谈到她最大收获是与不同专业优秀的老师同学们交流学习,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坚定了她本科毕业后继续深耕本专业,从事学术研究的心。对于保研之后的规划,程钰婷同学表示未来三年她将在华中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进行学习,希望自己在致力于学好原理的同时也能躬身实践,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自己的学识真正奉献于国家、社会,服务于人民。
右二为程钰婷同学
建议&寄语
在挑战杯方面,要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如果有意向参加挑战杯并打进省赛国赛的同学,最好的时间是在大二及之前。当然,如果有真正想要研究的课题,为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什么时候都不晚!
其次,挑战杯的“战线”是比较长的,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与自己能力相符的课题,而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这对于自己在竞赛中能够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至关重要。
在保研方面,获取本校推免名额的过程是会有些焦虑的,有可能失望,也有可能获得意料之外的幸运。有些同学也许会陷入一心一意考研备考还是冲刺保研的迷茫当中,但实际上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都需要苦下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课水平、英语实力、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很多东西并不冲突。因此,有机会争取保研名额的同学们可以勇于尝试,但也不必患得患失,在这个过程中稳定心态,以平常心为自己争取机会即可,朝着锚定好的方向努力,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