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第69期广州学习沙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市社科联举行。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广州市社科社团党委书记谭晓红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明星教授主持。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化事业
谭晓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的系统研究,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广州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协调处处长张华作了“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报告。他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阵地。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建“全”阵地网络、摸“准”群众需求、打“响”项目品牌等,为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介绍了一些典型场所及特色阵地的具体做法,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进行理论宣讲、引领文明风尚、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广州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萍作了“为什么‘两个结合’是创建中华现代文明的思想根基”的主题发言。她认为,首先,追求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面对旧中国的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人宣告“伦理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正是这种“伦理觉悟”拉开了20世纪初三大思想文化论战的帷幕,为开辟中国现代化道路发挥了思想先驱的作用。其次,“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百年新的历史征程上发出的深刻“伦理觉悟”,奠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根基。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作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内涵与建构”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规定其价值属性和发展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思想渊源,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集聚中国传统文明智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先进性,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中源教授作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性建构”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始终是人类社会一切文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或者说政治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风向标或水平仪。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新时代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设计,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重大历史命题。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理性、变革逻辑及其文明属性,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其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创新性建构:第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话语及其独特知识体系建构对政治文明理论的创新;第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对政治文明实践形态的新拓展;第三,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新的治理文明新形态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定义和新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关锋教授作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对待文明三维科学态度”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一个创新性概念的提出,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从根源上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对事关文明的三个重大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它们分别是: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代表历史进步潮流更高级的“新文明”,如何对待已经存在的不同文明,包括既往的传统文明和同时存在的世界其他文明,在实践中又以何种方式来推进和创造这种“新文明”。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坚持中华文化立场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的发言主题是“科学理解和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根与魂”。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必须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反映时代的声音,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与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只有科学理解和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根与魂,才能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才能在新的实践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叙事”。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受公平正义规范体系的规约、指引和评价,并将公平正义视作基础价值原则的现代化,内蕴着公平正义叙事。从宏观方面讲,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了共富共赢两类公平正义类型,以超越西方式现代化的阶级剥削和殖民掠夺等弊端。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叙事不是纯粹的“哲学叙事”和抽象的“解释叙事”,而是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全球治理变革等方式解决公平正义现实难题的“实践叙事”。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公平正义叙事重新定义了“现代化”的本质内涵,重塑了人类现代化的观念体系,使其具有了新文明意蕴。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冉杰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美学意蕴”。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形态,审美情感寓于其中:其一,和谐的审美情感。相比具有撕裂社会倾向的西方民主而言,作为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能满足人们对和谐的审美趣味;其二,主体人格的审美情感。作为自由自在活动着的人,追求自主避免异化是必然的,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现有最好的实现路径;其三,崇高感。个体在公共政治参与过程中,不断超越小我的狭隘视域,升华为为国为民的大我,情感体验也从个体利益的满足升华为家国情怀的崇高感。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莉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创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题发言。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三个方面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中华文明的现代价值。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得以重新发掘、重新阐释与重新赋意的过程。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驱动中华文明的现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意蕴,并在实践中创生中华现代文明。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中华文明也增强了对外影响力,为世界文明的多样繁荣、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作为赓续与更新的文明,中华文明向内也稳定有序地发挥着凝聚人民的整合力量。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阳松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基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认为,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一方面要坚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另一方面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合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罗明星在小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主题,选题具有实效性。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解读,第一是本质性追问,诠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第二是根源性追问,从“根”和“魂”探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体论依据;第三是典型性追问,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公平正义、政治美学等视角诠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四是关系性追问,从中国共产党对文明的科学态度、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等角度深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解析。研讨会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次沙龙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